中国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
什么是气候变化
什么是气候变化?
“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气候离差值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如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等在统计意义上出现的显著变化。全球变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有何区别?
目前所讨论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所造成的全球变暖,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经济等问题。
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长期性的气温趋势,并且是振荡上升的过程,短时间内、局域性的气候波动并不能否认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是否会增加?
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是否会进一步加重?
发生气候突变的概率有多大?
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长河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的气候波动,也有人为因素。前者如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后者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自1750年以来,全球人类活动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
国际认知框架
1979 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
199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1997 《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年~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
2007 巴厘岛路线图确定就加强《公约》和《议定书》的实施分头展开谈判
2009 在哥本哈根举行缔约方会议
2011 在南非德班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
气候变化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身体健康。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部分内容摘自2006年《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 各级政府积极引导
- 非政府组织在行动
- 媒体公众广泛参与
- 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 关注能源使用的公平
- 关注能源使用的效率
- 关注能源清洁度
中国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2010)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英语